探訪江南三大名樓:一條母親河孕育出三座中華文化地標

發(fā)布時間:2023年12月01日
來源:長江網(wǎng)
打?。?span id="printapp">
字體:

長江沿線黃鶴樓、滕王閣、岳陽樓,被譽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,屢毀屢建,綿延千載。它們富建筑之美,覽山水之勝,憑詩文而名揚天下。它們穿越歷史長河,鐫刻著中華民族深厚文化記憶和精神基因,是三座璀璨的長江文化地標。近日,“沿著長江讀懂中國——萬里長江行”探訪團實地踏訪名樓,訪談專家,解讀三座名樓傳承千年、文脈賡續(xù)的密碼。

實地探訪:巍峨聳立,氣象萬千

滕王閣。王箏 攝

11月16日,探訪團來到滕王閣。站在滕王閣下遠觀,只見巍峨高閣上碧瓦重檐,斗拱層疊,主閣與兩亭一體兩翼,相得益彰,展現(xiàn)出“層巒聳翠,上出重霄,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”的雄偉氣勢。

“滕王閣始建于公元7世紀中葉的初唐,最初是為了滿足當時王侯貴族宴請和迎送賓客的需要?!彪蹰w景區(qū)講解員姜鈺哲介紹,滕王閣屢毀屢建,現(xiàn)在的滕王閣重建于20世紀80年代,是依據(jù)古建筑大師梁思成所繪仿宋式《滕王閣重建計劃草圖》重新設計、組織施工的。樓閣采用“明三暗七”型制的建筑風格,外觀上看只有三層帶回廊建筑,其實閣內共七層,再加上兩層基座,一共九層。

11月19日,探訪團來到岳陽樓?!澳蠘O瀟湘,北通巫峽”,岳陽樓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西臨洞庭湖,隔湖可望君山島。

岳陽樓。王箏 攝

走近岳陽樓,只見樓高三層,木質結構,樓頂形似古代將軍頭盔,別具特色的如意斗拱互相托舉支撐起樓頂,儒雅與威武并具。走進樓內,可以看到4根朱紅色金絲楠木立柱直貫樓頂,承載著整座樓閣的大部分重量。講解員肖湘蓉介紹,岳陽樓始建于東漢末年,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,原為三國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,慢慢演變成觀景樓。現(xiàn)在的岳陽樓重建于清光緒六年(1880年),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大的盔頂古建筑,整座樓閣沒有地基、沒有橫梁、沒有鐵釘,枋、柱、檁、椽全以榫卯結構組合。1983年落架大修,四萬多個木構件被拆解編號重裝,現(xiàn)有樓閣大部分是古代原件或原件修補翻新而成。

11月22日,探訪團來到黃鶴樓。黃鶴樓共有五層,看上去巍峨穩(wěn)固,雄渾大氣。層層飛檐,似展翅欲飛的鶴翼。登樓可覽大江奔涌、兩江交匯和三鎮(zhèn)景色。

黃鶴樓。王箏 攝

“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,是作為一座軍事堡壘。如今的建筑基本上是按照清代形制仿造,相較之前更為壯闊?!蔽錆h大學哲學學院教授、《黃鶴樓志》副主編鐘年介紹,黃鶴樓從外觀上稱之為“四望如一”,樓的四面形狀相差無幾。

詩韻悠長:閣以文顯,文以閣傳

“閣以文顯,文以閣傳”,是三大樓閣共同的特點。

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?!碧瞥跛慕苤淄醪摹峨蹰w序》讓滕王閣天下聞名。

滕王閣上除王勃所作的序外,還有王仲舒作《滕王閣記》、王緒作《滕王閣賦》,史稱“三王文詞”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亦在《新修滕王閣記》中贊頌道:“愈少時,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,而滕王閣獨為第一,有瑰偉絕特之稱?!?/p>

“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?!贝揞椀摹饵S鶴樓》,信手而就,一氣呵成,既自然宏麗,又饒有風骨。南宋著名詩評家嚴羽在《滄浪詩話》中稱“唐人七言律詩,當以崔顥《黃鶴樓》為第一”。李白一生為黃鶴樓寫下十多首詩,尤以“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?lián)P州”和“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這兩首最為膾炙人口,后一首讓武漢有了“江城”的別名。

寫黃鶴樓的詩詞究竟有多少?僅明代武昌府知府孫承榮撰寫的《黃鶴樓集》,就收錄了自南宋至明萬歷年間200余人吟詠黃鶴樓的詩文。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戴建業(yè)教授說,黃鶴樓獨特的文化品格主要由崔顥、李白奠基,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則是由一代代文人積淀。

探訪團在岳陽樓內品讀《岳陽樓記》。王箏 攝

一篇《岳陽樓記》讓岳陽樓名揚天下。中國范仲淹研究會副會長、岳陽市憂樂精神研究會會長黃軍建介紹,其實,很多詩人為岳陽樓寫過詩歌,岳陽樓因之添加更多風采。

在岳陽樓的三樓,探訪團看到毛澤東草書的杜甫《登岳陽樓》“昔聞洞庭水,今上岳陽樓”。759年,李白流放途中遇赦,回舟江陵,途經(jīng)岳陽,寫下“樓觀岳陽盡,川迥洞庭開”。孟浩然也在此留下“氣蒸云夢澤,波撼岳陽城”。

薪火不滅:屢毀屢建,鍥而不舍

1000多年來,滕王閣見證了歷史更迭,自己也飽經(jīng)滄桑,迭廢迭興達28次之多。

1942年,梁思成設計草圖,正值抗戰(zhàn)時期,直到40多年后,滕王閣才得以重建。江西滕王閣總設計師陳星文之子、滕王閣景區(qū)擴建提升古建顧問、南昌市推薦歷史建筑評審專家組組長、古建筑專家陳方介紹說:“重建方案最終是由我父親、滕王閣重建工程的建筑總設計師陳星文完成的,他畢業(yè)于清華大學建筑系,是梁思成的學生。

岳陽樓自南宋以來有史可查的落架大修和重修的記載就有32次。僅1639—1715年間,岳陽樓就曾4次毀于火災,2次被洪水沖塌,2次陷于戰(zhàn)亂。

滕子京重修岳陽樓是其中一次大修。”黃軍建介紹,宋朝慶歷四年(公元1044年),滕子京被貶來到岳陽。當時岳陽樓破損不堪。滕子京認為名樓古跡“莫不興于仁智之心,廢于愚俗之心”,決計重修岳陽樓。缺乏經(jīng)費,不斂于民,而取于“民間有宿債不肯修者,獻以助官,官為督之”。為保證質量與工期,他親臨現(xiàn)場監(jiān)督,連端午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都駐守工地。岳陽樓完工時,滕子京寫下《與范經(jīng)略求記書》,附上《洞庭秋晚圖》和《岳陽樓詩集》,派兒子快馬加鞭送給好友范仲淹,這才有了名篇《岳陽樓記》的問世。

探訪團在岳陽樓進行現(xiàn)場直播,講解員肖湘蓉細說岳陽樓歷史傳承。王箏 攝

黃軍建說,其時范仲淹推行慶歷新政屢屢受挫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“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,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”,也是他與滕子京的共勉之語。雖然滕子京所修的岳陽樓在30年后也被損毀,但《岳陽樓記》已記載下他和滕子京的所行所思。

“‘火經(jīng)三發(fā),工屆八興’。黃鶴樓一樣具有鍥而不舍的重修歷史?!辩娔暾f,史料記載,僅明清兩代,黃鶴樓因兵災、火災損毀7次,重修和維修10次。

1981年10月22日,黃鶴樓重建工程開始動工。這是黃鶴樓1800年間第27次重建。為了還原人們想象中的黃鶴樓,重修方案歷經(jīng)5年才出爐。1985年,重建工程竣工,一座貼合人們想象的黃鶴樓聳立于長江南岸。二樓懸掛對聯(lián)曰:“萬古河山,勝跡常留,嘆百年時運維堅,三楚名樓曾付火;千秋邦國,韶華永駐,看一代英雄謀略,九霄仙鶴又乘風。”

文化鑄魂:精神地標,千年長駐

盡管黃鶴樓重建至今才38年,滕王閣僅32年;現(xiàn)存岳陽樓歷史稍長、143年,如果算上1983年落架大修,迄今也才40年。但探訪團到訪當天,三樓均游人如織。其中,黃鶴樓當天游客為0.82萬人,10月份客流量為35.6萬人次;滕王閣10月份游客為41.1萬人次,岳陽樓10月份游客為15萬人次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出三座名樓旺盛的生命力和當代人們的充分認可。

“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的孫權,盛唐崔顥開始賦予它文化生命;孫權把黃鶴樓建于湖北武昌,崔顥把黃鶴樓筑于人們心上。”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戴建業(yè)教授說,從其始建到重建,從崔顥到今天,不管它是存是毀,不管它是新是舊,黃鶴樓一直“活在人們的心中”?!澳呐曼S鶴樓沒有重建,只要崔顥的《黃鶴樓》詩在,只要李白黃鶴樓吹笛的詩在,只要他黃鶴樓送友的詩在,武昌的黃鶴樓——民族的黃鶴樓——詩歌的黃鶴樓,就永遠銘刻在民族的歷史記憶中,永遠流傳在民族文化的血液里?!?/p>

中國范仲淹研究會副會長、岳陽市憂樂精神研究會會長黃軍建為探訪團解讀岳陽樓“憂樂精神”。王箏 攝

“岳陽樓之所以能千年不朽、千年不倒,最重要的一點,是范仲淹為岳陽樓鑄了魂?!敝袊吨傺脱芯繒睍L、岳陽市憂樂精神研究會會長黃軍建說,范仲淹一篇368字的散文,成為傳世名篇,在于它展示出憂樂五觀:陰晴觀、悲喜觀、進退觀、高遠觀、先后觀。這種“先憂后樂”的人文精神超越了孟子所提出的“獨樂樂不如眾樂樂”與民同樂的精神,為中華民族提供了精神食糧,成為千百年來儒家文化的豐碑,讓一座三層木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地標?!斑@里能成為現(xiàn)在年輕人的打卡地,就在于它所傳達的奉獻、擔當精神,為人民、為天下的精神在今天仍不過時?!?/p>

“滕王閣不僅僅是一座建筑,更是一個文化的景觀、歷史的景觀。每次焚毀后,滕王閣都以不同形象與風格得以重新修建,這正是因為它有著剪不斷的文脈。”陳方說,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獨特的文化地標?!八鼈儾粌H以建筑本身而聞名,更因為他們飛揚的文化氣韻而傳世?!?/p>

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、《黃鶴樓志》副主編鐘年接受探訪團采訪。王箏 攝

“長江文化孕育滋潤了三大名樓,它們身上都蘊涵著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最精華的部分,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濃縮。”黃軍建說,“日暮鄉(xiāng)關何處是,煙波江上使人愁”,展示的是一個“愁”字,那是一種廣義的鄉(xiāng)愁,是對稍縱即逝人生的叩問?!奥湎寂c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,展示的是一種美與樂。黃鶴樓、滕王閣就是“憂”“樂”二字的組成,而岳陽樓則衍生出鮮明的“憂樂精神”。

“中國人自古喜歡造樓,這一點在全世界文化中具有獨特性。造樓的意義在哪里?就是讓我們登高望遠?!辩娔暾J為,三大名樓鼎盛憑借于風物,依托于歷史,它們都有千年以上歷史,歷史的厚重賦予它們更高的價值和意義;它們豐潤于生命,其意義并不在于作為一個旅游景點,而是在歷史上真的融入人們的生活,滋潤了人們的生命與精神。

“一千多年來,經(jīng)歷兵燹火焚水淹等各種苦難,但三大名樓屢毀屢建、屹立不倒,顯現(xiàn)了中國人守護中華文脈的堅韌與頑強。三大名樓不僅是地理標志、旅游標志,也是城市地標、精神地標?!辩娔暾f,江南三大名樓不獨屬于某些人或某一類人,它們屬于長江文化,屬于中華文明。

掃描二維碼
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

網(wǎng)站簡介廣告服務標識說明聯(lián)系方式法律聲明建議投訴